全球首艘自航式養殖工船下水

 【香港中通社五月二十七日電】二十七日,中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艘自航式養殖工船──重量逾萬噸的「灣區伶仃」號在廣東江門下水。該船可以進行深海「遊牧式」養殖,最多可實現年產深海養殖魚五千噸。

 「灣區伶仃」號深海養殖工船規模宏大,總長一百五十五點八米,型寬四十四米,型深二十四米,最大吃水深度達二十米。與一般的漁船不同的是,「灣區伶仃」號水下部份並非封閉結構,而是由十五根方形立柱,拼砌成一個「水下宮殿」。通過掛設漁網,隔出十二個獨立的養殖艙室,可同時開展多種魚苗養殖,增大了養殖類型。

 整船擁有近八萬立方米的養殖空間,水量相當於三十二個標準游泳池。養殖艙的高度相當於七層樓高。「灣區伶仃」號建成後,可年產五千噸魚,是大灣區實現「吃魚自由」的重要來源。

 「灣區伶仃」號採用了先進的全電推進系統,擁有二十千瓦的風力發電系統,能夠滿足靜態養殖時的用電需求,助力船舶行業綠色發展。該船還擁有兩台三千六百千瓦的舵槳機,槳葉直徑三點八米。一次航行可達二千海里。

 「灣區伶仃」號船舶主體建設到可以下水的狀態後,整體重量超過一萬噸。從船台到斜船架的距離有八十米。由於船舶本身重量大,且未裝載輪胎等移動系統,因此,要將它從船台轉移到斜船架,需要使用八十一台移船小車協同作業,施工人員把這個過程形象地比喻為「螞蟻托大象」。整個平移過程耗時近三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