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表示,目前社屋平均輪候時間1年半,截至今年(2025年)3月,有1,717個家團正輪候社屋,新城A區社屋項目預料將於2026年至2027年初相繼落成,屆時將提供4,088個單位,相信有關供應能回應訴求。隨著社屋供應穩定和數量足夠,希望能進一步壓縮輪候時間。
關於祐漢新村第八街房屋項目的定位和夾屋去留。譚偉文表示,現正開展澳門房屋政策研究,當前無法回答夾屋的前途何去何從,相信完成研究後可清晰未來房屋政策的走向。
他明確稱,觀察到市場有變化,將重新思考五階梯房屋政策,不可忽視私人市場。
議員李良汪就台山一私人樓宇申請重建,但只獲增建數個單位,難以推動重建項目。譚偉文表示,議員掌握資料同政府獲得資訊有些不同。他稱,北區人口居住密度已非高,需要控制,都更目的就是改善區內環境,令居住條件更適宜,當局已放寬有關樓宇的地積比,並增設停車設施及商鋪,認為業主應充份考慮如何與發展商協商,強調政府持開放立場協助推進都更。
譚偉文又表示,今屆政府強調將主導都更工作,運輸工務範疇將與都更公司共同推動,除祐漢七棟樓群重建工作等大項目外,亦會推動單棟重建,目前已挑選位於紅街市附近,以前用作郵電局宿舍的建築物,短期內將推動有關重建工作,希望讓市民看到都更工作正在推進。他又提及,除都更公司外,亦會考慮與其他不同單位合作,尤其是市容美化方面,將積極支持行政法務司範疇工作。
至於工廈活化,譚偉文稱,工廈活化牽涉到不少法律問題,由於部份行業需申領行政牌照,屬「瓶頸」問題,相信需要時間研究如何突破。
多名議員問到經屋置換制度進展,如1人家團可申請2房或以上單位等。譚偉文表示,經屋置換制度正處前期研究階段,議員關注問題亦是當局研究的範圍,理解社會十分關注,將加大研究透明度,讓公眾多參與,如有進一步信息將適時公佈。
繼續有議員關注公屋質量問題,譚偉文表示,根據相關記錄,政府以最大誠意與相關大廈和戶主探討,但十分遺憾效果不理想,當局會實事求是,希望日後做好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