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不震)節日活動盆菜添氣氛 聶風
在早前的娘媽誕,媽閣廟一帶香火更見鼎盛,行過路過都會嗅到濃烈的煙火氣味,然而就少了盤菜味道,我不曉得這是個別神靈的習俗,又或者是基於該區遊客眾多,人來人往或會不便,所以未見舉辦盤菜宴。
回想之前土地誕,像有名的雀仔園福德祠土地廟值理會便找到禮記包辦他們的敬老街宴;另外像路環的「光輝路環四月八」活動,盆菜宴亦找上該區的雅憇主理。
印象中澳門在這些甚具風味的街宴上,都流行用盆菜奉客,事關不用頻頻上菜,一大盆包羅萬有的美食,一般會有蝦、燒鴨、燒肉、蠔豉、髮菜、甚至豪華點還有鮑魚,不過個人覺得最好味的還是蘿蔔、枝竹或麵筋等配料,吸收了所有美味的精華,大伙吃了個盆菜都幾乎飽了一半,充分展現了效率,哪怕是在街道上用餐,亦以「快靚正」輕鬆解決。
當然在戶外用餐,還需要考慮很多問題,首要是衛生。個人對這些有多年辦盆菜宴的團體相當有信心,而且他們光顧的都是澳門的老字號,除了味道上立於不敗之地,處理食材的手法和規則,肯定要比我還清楚。
筆者也曾有機會在光輝路環及另一活動(不是土地誕)上參與過盆菜宴,相信試過路環雅憇的朋友都不用我再介紹,老字號的食物水準好,而且在控制各方面都做到平衡,哪怕是宴會上有眾多盆菜,也只需要在枱上再翻熱一下的,食材仍是保持新鮮可口,那個濃濃的醬汁基本是盆菜的靈魂,平日我們除了在新春或可以與親友共聚,分享這樣一個份量十足的盆菜,恐怕真的要在這種場合,才有機會嚐到。現場有氣氛、有美食、有好朋友,加上作為慶典活動,更覺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