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二0二五年高考作文備考研討會在深圳福田中學舉辦。承蒙主辦方邀請,我有幸在會上分享「下水作文大賽」的參賽心得。掐指一算,在「南方傳媒盃」粵港澳大灣區高考、中考語文「下水作文」的賽場上,我共獲得四次特等獎、兩次一等獎。這點成績不算甚麼,畢竟教師參賽的條件比考生寬鬆。如今,成績已然成為過去,我倒希望分享的經驗不會過時。
每屆「下水作文大賽」,如同華山論劍,面對高手如雲,我都會鄭重其事地應對。在我看來,作文題目因地而異,選題要在揚長避短,最好是挑有感覺、有把握的題目來寫。擬題重在別出心裁,可以先擬,後期斟酌改善。這就如同畫龍,最後總會等來點睛之筆。從文體看,高考作文以寫議論文為主,力求「真知灼見」,而中考作文以寫記敘文為主,務求「真情實感」。雖然下水作文沒有捷徑可走,但大抵是有「技」可取,有「道」可循。
先說下水作文之「技」。一是構思要巧,我習慣將作文題目指令進行拆解,抓關鍵詞,仔細揣摩出題者的意圖。之後,嘗試用一句話來确立核心觀點,再按「金三點」的原則理清思路,力求脈絡清晰,結構嚴謹。二是剪裁要活,議論文無非是擺事實,講道理,最好綜合運用不同的事實論據,不拘特例、泛例,或是詳例、點例,同時適當引經據典,方顯厚重。而記敘文最好是能挖掘獨特的生命體驗,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三是措辭要精,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務必做到精煉,故須留意遣詞造句,輔以修辭手法增色。每次交稿前,我都會反復地打磨,力求達到文脈清晰,文風端正,文氣順暢。
再說下水作文之「道」。一是讀寫共生,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猶如鴻之雙翼,車之兩輪,二者不可偏廢其一。平時,我會關注時事,讀文學書,藉此開拓視野,借鑒筆法。至於撰寫日記,可以陶冶性靈;專欄寫作,可以錘煉技巧。二是教學相長,我會在課餘鼓勵學生積極寫作,通過參賽磨練文筆,藉助投稿增強信心。我也深知,一個人走得快,不如一群人走得遠。於是,推動同事一起鼓勵學生寫作,希望在造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自己,這是最理想的職業境界。三是修辭立誠,《易‧乾》有言,「脩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做人先於作文,真誠的文字表達需以人格修養為根基。
總之,「技」是外功,「道」是內功,正如劍客,沒有練好內功,徒有花招,終將敗下陣來。寫作亦如植樹,「道」是根基,「技」是花葉,只有養得根深,方能枝繁葉茂。《庖丁解牛》有言,「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此言深得我心。我希望以筆為刀,化文為牛,持續走在練技、修道之路。總要相信,上天不會辜負苦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