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國慕尼黑驅車約兩個小時,抵達著名風景點新天鵝堡(Newschwanchen),停車場早已泊滿大型旅遊車和私家車,遊客絡繹不絕。
新天鵝堡位於山腰上,綠叢上的白色輪廓,遙遙可見。為接待造訪遊客,山下遍佈豪華酒店、餐廳、咖啡館、名牌商店和禮品店,全是人頭湧湧,熱鬧熙攘。
遠望上出步道,冗長迂迴而陡峭,估計很費精力,有點猶豫;突聞馬蹄啲嘚,由遠而至,清脆響亮, 「坐馬車吧。」 所費不多,對於我等長者,不需長途跋涉,倒是舒服不少。
兩匹棕毛白蹄駿馬拖曳的綠篷車,把我們送抵山腰,沿途大量健行者緩緩漫步,神色自若,狀態輕鬆。狹窄的道旁,矗立一幢高插入雲的城堡,高逾七十公尺,純白色堡牆,滿佈細小的方窗拱窗。沒有任何裝飾,白壁無瑕,光亮整潔,由於空間太窄,城堡太高,幾乎看不到頂,也很拍攝全景。
堡門外,已大量遊客等候,良久,分批進內參觀,要攀上多層樓梯,方可抵達開放的房間,全都掛滿油畫,擺滿古董傢俬,最漂亮的是歌手大廳,天花與牆壁全是金燦燦,閃晶晶的縷花圖案,圍繞圓形的生活圖像,極其瑰麗豪華。可惜室內不准拍照,無法留下一鱗半爪。
新天鵝堡乃巴伐利亞國王在十九世紀末期所建,原本他與父母同住於舊天鵝堡,後來因受不了母后經常的嘮叨責難,決定在對面山腰建新堡另居。年輕國王曾兩次遊歷歐洲,十分崇尚騎士堡的建築風格,於是根據這意念,建成混合羅馬式、哥特式和拜占庭的宏偉巨構。
城堡尚未完工,國王便急於搬茌居住,可惜不足半年,便因病逝世。新天鵝堡終在1886 年建成,其後攝政王開放城堡,供遊客付費參觀,歷年來收入可觀,資源充足。
由於地處偏僻,並非兵家必爭之地,城堡經歷兩次大戰,仍然倖存。曾成為收藏戰爭掠奪品的倉庫,珍藏無數。納粹德軍戰敗後,曾打算炸毀城堡,玉石俱焚,猶幸沒有成事,令建築奇偉、遺世獨立的新天鵝堡,聲名鵲起,堡內陽台、磚塔、山牆、裝飾,配合自然景觀,組成德國最著名的旅遊勝地,每年訪客達一百五十萬。
出堡後意猶未盡,為睹全豹,爬上更陡更峭的山岰,但見瑪麗鐵橋凌空横亙於高仞千丈的峽谷間,我好不容易才擠身於插針不入的遊客群中,憑橋欄俯瞰下望,遠山綿延起伏,原野綠草如毯,紅瓦小屋星羅棋佈,萬里無雲的晴空下,褐綠嵯峨的岩叢中,一幢白牆藍頂、藍尖塔的挺拔城堡,掩映在視野之中,純潔、清新、寧謐、優雅,仿如天上宮闕,降落人間,也活脫脫是一幅美麗絕倫的風景明信片、蓬萊仙境。難怪它被喻為浪漫主義建築的典範,成為美國廸士尼美人堡的設計楷模。
瑪麗橋上驚鴻一瞥,如詩如畫,方感受到新天鵝堡的迷人魅力。沿途下行,飽覽阿爾卑斯山層巒聳翠,卑斯湖的碧藍瀲灧,和小丘上舊天鵝堡的典雅渾黃, 如癡如醉。賈其餘勇,繼續走進舊堡,到天鵝噴泉、聖母噴泉、獅子噴水池拍照打卡,收穫豐富,樂不思蜀,心滿意足!◇
圖/文:沈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