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本澳少子化趨勢嚴峻,出生率連續八年下跌,去年更跌至百分之五點三新低,新生嬰兒僅三千六百零七名,即使「龍B效應」亦未能拉動出生率。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黃潔貞表示,新一屆特區政府施政報告將於今日公佈,期望政府繼續落實「以民為本」、著重關顧「一老一小」,將鼓勵生育納入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政策,一體考慮婚嫁、生育、養育、教育,從頂層設計推出更具針對性和前瞻性措施,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社會發展,共建生育友好的美好家園。
黃潔貞指出,綜觀我國去年出生人口迎來七年下降後的首次回升,歸因究底源於中央政府將鼓勵生育政策從頂層設計推行至各地政策,為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提供有力支撐。故此,她期望新一屆政府能從頂層設計著手,聯同婦女及兒童事務委員會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讓鼓勵生育成為未來各司範疇施政時的重要考量,整合房屋、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等生育組合拳措施,促成人口高質量發展。
黃潔貞續指,生育、養育成本高長期是阻礙生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內地二十三個省市自行探索實施生育補貼制度。她期望施政報告調升現時出生津貼金額,新增持續性的育兒補貼,建議可參考當前公務員的家庭津貼或基層公務員幼兒開支補助為基礎(每月十點),讓家庭在孩子成長的各階段中均能獲得經濟支持。
除了經濟壓力,新生兒家庭還面臨著育兒照顧的難題。黃潔貞認為家庭友善是比較有效的措施,期望政府能體現「法律主導、補貼輔助、社會共擔」方式,透過資助或補貼方式讓企業向員工提供更多友善措施,包括延長產假及侍產假、增設育兒假、安排彈性上下班等,讓員工更好兼顧工作與家庭照顧。在房策方面,她建議將家庭發展優先的理念融入其中,為適婚適育的青年群體,制訂有助其家庭發展的傾斜政策,研究經屋「樓換樓」制度,滿足青年家庭發展需求。
在生育醫療服務供給方面,黃潔貞期望施政報告能因應社會對輔助生育技術的需求,研究增加「醫學輔助生殖服務補助先導計劃」補助次數,納入其他獲批可開展相關服務的醫療機構,以增加治療服務選擇及縮短輪候時間;持續推進婦幼保健及專科醫療發展,研究將胎兒基因檢測項目納入常規產檢項目等。未來亦聯動社會力量,營造積極婚育及生育的家庭友好氛圍,共建幸福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