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不震)內地節目掀開飲食黑幕 聶風
今年央視3‧15晚會以「共鑄誠信提振消費」為主題,再度揭開消費領域的諸多亂象。在食品安全領域,一系列觸目驚心的案件被曝光,從而洩露行業監管的漏洞與企業良知的缺失。
像保水蝦仁的潛規則令人心驚。湛江尚方舟、連雲港漁趣多等企業在冷凍蝦仁中違規添加複合磷酸鹽保水劑,添加量高達三十克每千克,遠超國家標準五克每千克的限量。通過「泡藥加包冰」雙重增重,一斤蝦仁解凍後僅剩三兩,含冰量高達百分之七十。更惡劣的是,這些蝦仁僅標注「蝦仁加水」,刻意隱瞞保水劑成分,嚴重侵犯消費者知情權。長期過量攝入磷酸鹽會打破鈣磷平衡,誘發心血管疾病。
再者餐飲行業的衛生亂象同樣觸目驚心。楊銘宇黃燜雞加盟店被曝光使用變質薯仔、發黑牛肉加工菜品,甚至回收剩菜作二次銷售。蜜雪冰城宜昌門店使用隔夜檸檬切片製作飲品,杯蓋上爬滿蒼蠅;滬上阿姨武漢店篡改過期西柚粒標籤,將變質原料混入新飲品。這些門店後廚環境髒亂,員工無證上崗,食品安全底線蕩然無存。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業利用低價策略逃避責任。如蜜雪冰城雖因低價獲得部分消費者諒解,但食品安全不應成為「廉價」的代價。消費者追求性價比的心理,被某些企業異化為降低品質的藉口,這種思維實則是對生命健康的漠視,窮人就不配得到有品質保證的食物嗎?
面對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監管與懲戒力度亟待加強。現行處罰往往「罰酒三杯」,違法成本遠低於收益。只有建立覆蓋全鏈條的追溯體系,嚴懲失職企業,方能重塑消費信心。消費者也應擦亮雙眼,留存證據,善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畢竟,病從口入的教訓,容不得半點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