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救人放棄登頂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的中國攀登者范江濤4月8日從成都再次出發。這次他將從北坡攀登珠峰。談及被擱置近兩年的珠峰夢,范江濤表示,生命比攀登更重要,如果此行面臨相同的情況,他會繼續做出相同的選擇。
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山、北美洲最高峰德納裡山……從2008年愛上攀登至今,范江濤攀登過世界多座高山,卻還沒有登頂距離自己更近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范江濤和珠峰峰頂最近的距離約400米。2023年5月18日,范江濤與隊友在攀登珠峰的過程中,看到一名中國女性攀登者遇險。還有一天就可以登頂珠峰的他們,將珍貴的氧氣、熱水、食物讓給這位攀登者,將其攙扶下山。
「在海拔8000米以上,人們無法苛求道德的尺碼」,這是美國作家喬恩在《進入空氣稀薄地帶》中的名句。喬恩在這本書記錄了他親歷的1996年珠峰山難,揭露了珠峰8000米以上的殘酷一面。
在范江濤看來,8000米以上確實沒辦法要求任何人去做任何事,但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要問心無愧才行。「當時因救人放棄登頂的隊友,有的可能此生都不會再有攀登珠峰的機會。我們每個人的命運多多少少,都因這次救援而改變。」
那次珠峰救援結束,還沒離開珠峰大本營,范江濤就下定決心要再次攀登珠峰。為了儲備體能、提升攀爬技巧,過去一年,范江濤一共參加了18場越野賽,登山總里程超過600公里。
「但更多是意志力上的準備,真正到達8000米以上,你就會明白,路只有靠自己才能走下來,別人誰也幫不了你。」范江濤說,2023年從珠峰7000米攀爬至7900米,他和隊友用了8個多小時。因為高海拔每分每秒都會消耗攀登者的體力,甚至每走十步都需要停下來大口喘氣。
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首次登頂珠峰,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從北坡登頂珠峰。相比南坡,在春季攀登北坡有「三大天險」——海拔7028米的北坳冰壁,海拔7400米至7500米的「大風口」,以及曾被外國探險家稱為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階」。
「北坡雖然難度更高,但是攀登用時比南坡少,因為隨著中國西藏交通不斷發展,汽車可以直接開到北坡大本營。」范江濤說,選擇北坡,就是選擇與最嚴苛的自然條件對話。
從成都出發後,范江濤將前往北坡大本營進行兩次拉練,並等待一年一次的登山窗口期。今年北坡向外國登山隊開放,有外國攀登者和他們一同挑戰從北坡登頂珠峰。
近年來,不僅越來越多的外國攀登者來到中國登山,還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攀登者走出國門。范江濤說,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世界多個登山小鎮都會有一幅地圖,攀登者到達小鎮後會用釘子在地圖上標記家鄉。以前地圖上歐洲、美國、日韓的釘子最多,而現在中國、東南亞以及非洲的釘子也多了起來。
「全世界的登山文化可能各不相同,但攀登者們對巔峰的追求是相同的。」范江濤說,珠峰並不是最難攀登的高峰,但作為世界最高峰,珠峰在每一個攀登者心中的地位無法取代。攀登珠峰後,他還會繼續攀登更多的山峰,因為山就在這裡。◇(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