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修復展文化瑰寶 青海王冠重現華光

 【新華社西寧四月八日電】(記者白瑪央措)一頂珍珠冕旒龍鳳獅紋嵌寶石王冠靜靜陳列于恆溫展櫃中。冠體上翼龍昂首,立鳳振翅,雙獅威嚴,珍珠冕旒如星垂落,遊客輕觸屏幕,三維圖像便帶著這件珍寶緩緩旋轉。

 這件出土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泉溝一號墓的王冠,與同出的綠松石金盃經過兩年精心修復,目前正在海西州民族博物館展出。特別定制的展櫃中,還可以看到王冠內襯的絲綢殘片和復原後的珍珠冕旒。

 二0一九年,考古人員在搶救性發掘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時,在墓室暗格中發現一個木箱,裡面存放著這件方形王冠和綠松石金盃。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仝濤用「三個首次」概括了這次發現:「這是青藏高原首次發現吐蕃時期壁畫墓、彩繪漆棺,以及墓葬暗格。」根據出土物特徵和壁畫內容風格,考古學家推測該墓葬為吐蕃時期,碳十四和樹木年輪斷代顯示為公元八世紀初,而墓葬所在的柴達木盆地北緣地處絲綢之路青海道戰略要衝。

 「剛出土時,整個王冠破碎糟朽非常嚴重、一碰就斷。」中國社會科學院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實驗室助理研究員黃希告訴記者,看到王冠殘件時既震驚于它的精美華麗,又感到壓力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