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4月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施鑫岳)美國將對台灣地區加徵32%的關稅,向島內拋出一記「震撼彈」。一味押寶美國,賣力「倚美抗中」的民進黨當局,結果遭到了「背刺」。
美國是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去年台灣對美出口總額高達1163億美元,同比增長46.1%。根據模型估算,32%的關稅一旦實施,台灣對美出口將減少約63%,等於GDP收縮約3.8%。
從各方反應看,民進黨當局事前顯然未料到台灣會被加徵如此高的關稅。在關稅措施公佈前,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總召柯建銘一度放話教訓媒體,聲稱關稅最多只有10%;領導人賴清德要民眾「把關稅衝擊當機遇」;在關稅揭曉前一晚,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要民眾「安心入睡」。關稅正式出爐後,賴清德與副手蕭美琴還分別發了「至少我們還有音樂」與「清明節潤餅包甚麼餡料」的相關視頻。
「關稅大刀」揮來後,民進黨當局猶如「神隱」,幾乎無人出面回應,就像無頭蒼蠅般,完全找不到方向。直到過了足足個36小時,行政團隊才召開記者會,說明應對措施。但近兩個小時的記者會,大部份時間都在替美方解釋加徵關稅的原因,卻鮮少著墨具體的應對策略,最終只拋出了一個不痛不癢的880億新台幣產業補貼方案。
在野黨與業界痛陳,面對高額關稅,民進黨當局不僅毫無準備,更無法說明如何化解這場經濟危機,給出的應對方案空泛無力,絲毫沒有打到痛點。
沉寂超過3天,消失多時的賴清德在6日終於現身發表談話,公佈應對美國關稅的「五項策略」。他不僅聲稱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還要擴大對美國的物資採購及投資,除了台積電外,其他產業如電子、石化及天然氣等,通通都可以加碼投資美國。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質問道,回顧過往,台灣在台積電赴美設廠、持續採購軍火、簽訂天然氣長約等方面已投入巨大資源,但這些付出讓台灣回到有利的談判地位了嗎?
輿論認為,賴清德的這場談話根本是「對美投降談話」,是在掏空台灣,不是幫助台灣。賴清德躲了3天只提出大採購計劃,連批評美國政府一句都不敢。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直言,民進黨根本無法處理席卷全球的經貿海嘯,到最後恐怕只能進行「磕頭式交涉」,被美國霸權予取予求,死死拿捏。
3月,台積電剛剛和特朗普一起宣佈對美追加千億美元投資。當時坊間討論熱烈,有聲音認為此舉能避開特朗普關稅威脅,甚至促進台美關係,換來友好對待。現在半導體投資項目仍在推進,台灣卻要吞下32%的高關稅,比隔壁的日韓還要高出一截。
「台灣手上已沒有任何可以跟美國談判的籌碼。」台灣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向香港中通社記者悲觀表示,本來民進黨手中起碼還有台積電這一張「好牌」,卻將其早早拱手送人,導致現在無牌可打。緊抱美國大腿,卻換不來任何東西,還反被課以重稅。
民進黨自2016年再度上台迄今已近九個年頭,近年來反覆強調「台美關係史上最好」,任何「疑美論」皆被打成「中共同路人」。面對高額關稅,賴清德宣稱要與美國從「零關稅」談起,讓台美經貿合作更緊密。但問題是,底牌盡失的台灣,還上得了美國的談判桌嗎?把自己從有牌玩到沒牌、一步步陷入絕境的,不就是民進黨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