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同文體的粵語誦讀」專題講座舉行 助教師粵語朗誦指導開拓思路
【特訊】為提升中小學語文教師粵語朗誦的指導技藝,本會語文小組特邀暨南大學華文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侯興泉教授作主講嘉賓,於二0二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假澳門教師專業發展培訓中心舉辦「古代不同文體的粵語誦讀」的專題講座。活動獲澳門基金會贊助。
講座伊始,侯教授指出:粵語朗誦的精髓在於學會停頓、把握重音、控制語速、注意語調,達到形神合一的境界。這是粵語朗誦指導教師必須銘記於心的要訣。侯教授表示,粵語朗誦的停頓源自音節間的語音中斷,而粵語中無普通話般的詞語輕聲,因此,在粵語朗誦中,掌握語法重音和邏輯重音顯得尤為重要。此外,粵語朗誦的速度需根據作品內容及作者情感的把握和理解來調整;而粵語朗誦的語調,則是貫穿整個句子的高低升降的曼妙變化。在指導學生進行粵語朗誦時,教師應注重形神合一、情氣貫通,引導學生做到表情細膩、動作自然。
隨後,侯教授以古代散文為範例,進行了精彩的粵語朗誦示範和深入講解。同時,侯教授也指出,古代小說片段和戲文片段同樣可以作為粵語朗誦的素材,教師應根據自身的理解和優勢,結合學生在粵語朗誦比賽中的個性化表現。
侯興泉教授為提升澳門中小學生的粵語獨誦和集誦水準貢獻了寶貴的智慧和經驗。本次活動吸引了六十多位老師熱情參與,老師們紛紛表示,此次講座充滿新意,為他們的粵語朗誦指導開拓了思路,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