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回鄉祭祖 儀式簡化 心意不變

 【中新社廣州四月五日電】(中新社記者 蔡敏婕)五日,清明假期進入第二天,廣州市新塘華僑公墓青石板階上水光浮動,雨滴在松針間碎成細珠,卻未能阻擋香港同胞執傘而來。

 六十五歲的陳啟達與家人從香港來到廣州拜祭先人,祭台上擺著松糕、糖果、燒肉和幾個蘋果,一束鮮花擱在台面。

 「岳母生前在我困難的時候給予我幫助和照顧,我心存感恩,所以幾乎每年都會回來拜祭,還特意準備了她生前喜歡的糖食和香煙。」陳啟達說:「我們上香的時候會默念,大家一切安好,讓她放心。」

 雖然不再有繁複的祭禮,但那份思念之情依舊深沉。簡單的清掃、獻花、默哀,每一個動作都飽含對先人的追憶與敬意。

 「以前拜祭儀式很隆重的,但是如今都一切從簡,以鮮花或者簡單的上香悼念。」陳啟達說,「岳母生前非常節儉,相信不管怎麼樣她都會很開心的。簡化只是形式,但是對先人的思念,是永遠不能改變的」。

 在香港市民帥娟娟看來,相較於二十多年前,廣州墓園環境變得越來越寬敞,人員秩序良好。「我經常教育子女,要多回內地走走,保持與家鄉聯繫。今年他們因事未能前往,但會在家中設牌位上香。」帥娟娟稱,「雖然形式不同,重要的是心裡有這份對先人的敬重和懷念」。

 帥娟娟表示,儘管她有很多家人出生在香港,但還是選擇回到廣州安葬,「他們祖籍大多是廣州,『落葉歸根』的信念始終未變」。

 港珠澳大橋「一橋連三地」,是清明假期港澳居民返鄉祭祖的熱門通道之一。據珠海邊檢總站港珠澳大橋邊檢站分析,與往年清明假期相比,今年口岸客流車流高峰時段更早、時間更長、峰值更高。在新塘華僑公墓附近的停車場,五日中午仍有來自香港或者澳門的車輛駛入。

 二十四歲的許嘉藝五日凌晨與父母通過「港車北上」的方式自駕進入廣州。「凌晨出發,一路暢通無阻。」許嘉藝表示「港車北上」政策實施後,往返兩地更便利,而且交通指引明確。同行的母親江玉蘭補充道:「清明假期內地高速公路免費的政策讓成本降低,身邊不少朋友都選擇自駕回鄉祭祖或旅行。」

 清明時節,許嘉藝與家人幾乎都會回廣州拜祭先人。她表示,「我理解網絡祭掃的便捷,但親手現場祭拜更有儀式感,也能讓家人藉此團聚,這種氛圍是網絡無法給予的」。

 「我們也有親人在美國,他們也會特意回來祭祖。」江玉蘭說:「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無論身在哪裡,『根』始終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