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香港後,女兒的肺結核病尚無治癒,李聖五不送孩子去治病,卻逼其把辛苦做售貨員所賺之錢上交給他。還企圖強迫最小的女兒嫁給一個富翁做妾,來換取政治上的聯姻。那時的李聖五,做中華書局總編,按理說,收入不錯,也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但他總想恢復昔日的榮光,「把積蓄大都花在宴請每一個與美國或者英國有關的人」(李訥教授原話)。例如學術界的,中情局的,還有傳教士和路過香港的政要等。「多次寫信給美國總統艾森豪和時任國務卿杜勒斯,陳述他對東亞時政的分析,以期得到這些西方政要的賞識」(李訥教授原話)。還經常不惜錢銀和與他有相同政治野心的舊友聚會,沉浸在諂媚奉承之中。卻又任由幾個還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孩子離家闖蕩,自謀生路。他的第二任妻子最後忍無可忍,在五十多歲,身無分文,又缺乏生活技能的境況下,毅然決然結束三十多年的婚姻離家出走,投身神學院,並終生不再和李聖五相見。
沒幾年間,一個八口之家,就剩下李聖五和仍需要靠他維生的小兒子李訥。然此時的李聖五,為試探大陸政府對其態度,竟不顧小兒子的危險,威逼利誘其到廣州的歸國華僑學生中等補習學校讀書。結果苦讀一年後,雖成績優秀,卻沒被任何大學錄取。學校老師代表中央政府海外華僑辦公室鄭重告訴李訥:「你父親把你送回內地,他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他這次試水,是想試探自己是否可以在中國政壇東山再起。」李聖五的詭計被大陸摸得一清二楚,企圖被揭穿,父子自然反目。之後,小兒子也離他而去,李聖五真正眾叛親離。此後的幾十年裏,他夢想中的威望與權力都化為泡影,李聖五成了一個孤獨的漂泊者。
「他的腦子裏只有兩根筋,一根是聲望,一根是權力,合二為一就編織成他人生唯一的追求」(李訥教授原話)。李聖五所奉行的邏輯是,如果他能飛黃騰達,那他身邊的人也就能跟着沾光受惠得益,可以享受他帶來的財富。所以,為了他的官途,可以不擇手段,可以沒有底線,可以利用身邊最親之人甚至犧牲他們的幸福。
在李聖五做汪偽高官之時,確實給遠在山東的父母寄過不少錢,這是事實。但對於父母,李聖五仍是很有虧欠,尤其是他的結髮妻子及兩個女兒,李聖五連天基本的責任與義務都沒有盡到。對於後來的妻子兒女,也是盡可能的當成工具。「他完全變成了追求名利的奴隸,只懂得追求傳統知識分子所夢寐的成功」(李訥教授原話)。
李聖五悲劇式的人生,對所有腦子裏只有名利二字的傳統知識分子,也許是個難得的警醒和警示。(下)◇
(注)參考資料:
一. 《回頭無岸》(李訥著、石毓智譯,開明書店2023年出版);
二. 《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金雄白著,李敖出版社1984年出版);
三. 《審訊汪仂漢奸筆錄》(南京市檔案館著,鳳凰出版社200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