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司警接獲兩名本澳居民報案,報稱墮「公檢法」電話詐騙,合共損失逾四十六萬澳門元。
首宗案件的本澳事主為中年人。
案情指出,事主在本月十七日手機收到「上海公安」來電,指他在內地涉案,被列為「通緝犯」,「公安」並說出事主的回鄉證資料。事主開啟手機屏幕共享功能與「公安」視訊,並提供銀行帳戶資料及密碼,之後等侯調查消息。翌日,他向朋友提及事件被告知是詐騙,連忙查帳發現有四十二萬澳門元的存款被轉走,於是向司警報案。
另一宗案件的本澳女事主,為青年人。
案情指出,女事主的手機同在本月十七日,收到「上海公安」來電,指她的內地手機號發放大量詐騙訊息,當女事主否認後,電話隨即轉線至另一名「公安」。該名「公安」再指她涉其他案件,需要立即受查。女事主按指示將所有存款集中轉至其一個銀行帳戶,同時提供該銀行帳戶的資料及密碼,以用作「資金審查」。翌日女事主向朋友提及事件,被告知是詐騙,查帳發現有四萬一千三百港元的存款被轉走,於是報警求助。
司警呼籲提防假冒一戶通釣魚短訊
昨日,司法警察局發現有人假冒一戶通發出釣魚短訊,內容以一戶通違規操作被鎖定為由,要求市民點擊短訊內附帶的連結以便恢復正常使用。
點擊連結後,會跳轉到一個與「一戶通」介面極為相似的釣魚網站,畫面會要求市民輸入帳戶名稱及登錄密碼,及後,網站訛稱因需核實市民的身份,故需輸入信用卡資料(包括卡號、有效期、持卡人姓名及安全碼)作身份認證。
司法警察局反詐騙協調中心作出強烈呼籲,市民若收到上述訊息,切勿點擊有關連結及輸入帳戶資料或信用卡資料,以防有關資料被盜用。如對收到之訊息有懷疑,應致電相關機構進行核實。又或使用司警局「反詐程式」查核相關網站之風險指數,以及致電司警局防詐騙查詢熱線八八00七七七七或報案熱線九九三求助。
行政公職局發現有人假冒「一戶通」發出的釣魚短訊,內容要求事主登入假冒網站,提供個人資料。
特區政府呼籲市民,小心保護個人資料,如對收到之訊息有懷疑,請致電相應政府部門核實,切勿點擊不明連結及輸入個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