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害人 影響一生」是鄰埠早已深入民心的,禁毒、防毒的宣傳口號,目的是呼籲人們,特別是青少年,時刻保持警覺,要遠離毒品,否則就會殘害一生。
傳統的毒品,就是在十九世紀禍害中國的鴉片,小時候又知道有白粉,即海洛英,現今從新聞中,還聽得有甚麼K仔、可卡因,氯氨酮……等等,五花八門,不勝枚舉,筆者實不了了,但其禍害,就知之頗深,因為吾母就曾深受其害。
上世紀九十年代,有電臺節目,中華五千年,其中一集,是講述清朝中葉以後,鴉片毒害中國青年的故事,劇中講述一位年輕士子,嗜抽鴉片,毒癮發作,就以購買紙筆為借口,向母親索取金錢,其母已無力供給,士子便強奪母親的耳環而去;吾母聽着,深有同感,說:「當年我哥哥也是如此這般的,脅逼母親給錢他去抽鴉片了。」
媽媽半歲喪父,隨母親及唯一的哥哥長大,小時候,她的哥哥,即我舅舅還是乖巧聽話,稍長,離家工作一段日子後,才染上鴉片,從此便走上不歸路,家中財物,盡被他搜刮一空,而至家徒四壁。某天,舅舅又向外祖母索錢,他手拿小木杉,聲言沒錢就把屋頂戳破,與中華五千年故事中的士子,並無兩樣。
那時候,抽大煙已屬違法,所以,舅舅經常被捉去戒大煙,母親遂不斷為他打點,用錢為他減刑,及獲得較好的待遇,出獄時,又為他置新衣,尋工作,並好言相勸,望其浪子回頭,重新振作,而他亦口口聲聲說:「怕了,怕了,不再抽大煙了。」可是,不多久,他又故態復萌,再抽大煙,又再次被捕。媽媽說:「伙伴們做會(那時盛行的一種儲蓄方式)所得,都用作購買金飾,或添置家庭所需,而我的血汗,就盡為兄長繳付贖金去。」
家鄉淪陷前夕,舅舅又再下獄,一天,他從獄中捎來口信,請媽媽快去見他,其時,媽媽已是心灰意冷,對他不再有期望,且工作與家庭纏身,只答應改天買點吃的,方去探視,幾天後,媽媽如常探望舅舅時,才驚悉監獄已是人去樓空,四方打聽下,得知因政府撤退,需要人力搬運物資,所有囚犯都已隨政府作腳伕去了。從此,舅舅就如人間蒸發,一去永無踪。
今天,許多宣傳禁毒,防毒的短片、電視、電影等,都必定強調,毒品一試就上癮,不能有第一次,然而,當中卻有另類;父親少時,也曾吸食鴉片,但他沒有上癮,別人抽完鴉片,精神百倍,父親抽完,昏昏沉沉,回家沒日沒夜地睡,媽媽說:「抽罷大煙回家,倒頭便睡,睡他三天兩夜,令臥室瀰漫大煙臭味,難聞死了。」因他逢抽必醉,不抽則醒,令他無法「享用」大煙。父親曾親口對我說:「我抽不得鴉片,抽了就醉,要睡大覺。」如斯另類,相信萬中也無一,且是百年前的事,今已不可能發生了。
今之毒品,比之鴉片,毒害更大,已不再有醉而不上癮的事情了;今天部分國家已將大麻合法化,不列為毒品,但澳門不然;此刻,聖誕臨近,在歡樂的節日氛圍下,年輕人就更要清醒記着:「遠離毒品 向毒品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