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時難免自己或家人遇到外傷或需要手術。手術縫合後的傷口,常常讓人覺得「神性不可侵犯」!但究竟該如何護理才能有助傷口順利癒合,並減低留下明顯疤痕的風險?
一、傷口縫合後可以洗澡嗎?
建議傷口在拆線前不要碰水。如不能避免,起碼在縫合後三天才碰水。碰水前要先觀察傷口是否有分泌物或血水滲出,沒有的話基本上代表洗澡水也不會跑進傷口裡。在洗澡時要注意不要用力搓揉傷口,以免傷口裂開。沐浴露、洗頭水等清潔劑也儘量不要碰觸到傷口。長時間泡在水裡的活動,例如泡溫泉、游泳等則需要避免。
二、外傷縫合傷口拆線時間:
不同位置的傷口有不同的拆線時間。臉部傷口約六至七天、頭皮約七至十天、四肢約十至十四天、關節約十四至二十一天、背部約十至十四天、足跟約十四至二十一天、足底約二十一至二十八天。實際天數須經根據外傷或手術的情況而定。若傷口在關節處,要盡可能減少活動,避免產生太大張力,延緩傷口癒合速度。
三、居家傷口換藥步驟:
在拆線前,如醫生囑咐可在拆線前自行換藥,可留意以下事項。換藥前必須徹底清潔雙手,預備好換藥的物品。清洗傷口時,如果傷口非常乾爽,沒有任何紅腫及分泌物,可使用獨立包裝的酒精片(Alcohol Swab)或無菌生理鹽水在縫線旁邊進行消毒。
如傷口有分泌物,則必須避免使用酒精或雙氧水等刺激性強的消毒藥水,這除了增加不必要的疼痛,也會妨礙組織的修復。此情況可以改用氯己定(Chlorhexidine),俗稱「粉紅色消毒藥水」來清洗。其後用無菌棉輕輕印乾。如沒有醫生處方,不需要自行塗擦藥膏。放置膠布時,先讓皮膚處於伸展位置,例如傷口在膝蓋的話,可以先屈膝,然後把膠布放鬆地貼在傷口位置,這樣可以有效減少活動時傷口與膠布的摩擦。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為了避免膠布脫落,會把膠布蹦緊後才貼上傷口,同樣道理,這會讓傷口在活動時與膠布產生過多不必要的摩擦,使傷口周圍的皮膚非常不適,表現為瘙癢、出紅疹、甚至脫皮,讓人以為是膠布過敏,其實是置放膠布的方法不恰當。
四、拆線後的疤痕護理:
傷口拆線後,一般第二天可以拆開敷料正常洗澡。由於剛癒合的傷口局部還是比較敏感,如活動時容易受到衣服摩擦產生不適,可以再貼上敷料,或者貼上疤痕貼。傷口於拆線後的六至九個月內,疤痕會慢慢變紅或較拆線時更為凸起,這是身體正常的修復反應,這個時期可以使用疤痕膏或疤痕貼,讓紅腫更快消退。
總括來說,傷口在縫合後避免感染、張力及刺激,是預防疤痕增生的最佳方法。◇
科大醫院
整形外科醫生
林茹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