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證實三成厭學兒童經動物輔助治療成功返校 動物「療癒」助力兒童心理康復

 【中新社濟南五月十九日電】(作者呂妍 祁建月)近日,在濟南智善心理醫院的治療室內,一隻呆萌可愛、情緒穩定的狸花貓正熱情地「蹭」來訪者,並通過嗅氣味標記信息。這隻名為「方便袋」的貓,今年三月正式在醫院「上崗」成為「動物輔助療癒師」,專門協助醫生治療兒童厭學、抑鬱症等心理問題。

 「貓醫生」「狗醫生」輔助治療抑鬱症、焦慮症,海豚憑藉親和力輔助治療孤獨症……時下,眾多動物變身「療癒師」,為民眾心理康復拓寬新賽道。

 濟南智善心理醫院治療師馮傑介紹,動物輔助治療屬於專業醫療輔助療法範疇。在這種療法中,受過專業訓練的動物參與到治療過程中,改善來訪者生理、心理、認知及社會功能。

 馮傑以「方便袋」舉例說,它在輔助治療過程中,首先通過氣味標記,與來訪者建立信任關係,隨後陪伴來訪者接受心理治療。專業心理治療師也會藉助它的形象,圍繞動物話題與來訪者進行深入交流,以此完成相關治療。

 「小動物自帶親近感,為兒童創造安全的情感表達空間。」馮傑稱,目前,動物輔助治療項目每日接待約十名兒童,針對厭學群體開展的周期治療已取得顯著成果,百分之三十的兒童順利復學。

 「家庭養貓或打卡貓咖館屬於支持性安撫,而醫療機構的動物輔助治療採用『治療師+動物+來訪者』三位一體的專業模式。」馮傑指出,與沙盤、卡牌等工具類似,動物是心理干預的載體,核心在於治療師運用專業技術,將動物互動轉化為改善心理狀態的有效手段。

 上崗至今,「方便袋」已累計接待一百多位患者,其名牌被調整至醫院專家團介紹欄的首位。濟南智善心理醫院院長張敬懸表示,有研究證明,孩子與寵物互動二十分鐘以上,快樂激素分泌會增加。

 「目前開展的動物輔助治療項目,主要針對有厭學、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的孩子,多數孩子的治療效果超過預期。此外,動物對心理年齡處於青春期的成年人同樣有療癒作用,能幫助其走向心理成熟。」張敬懸稱。

 「動物療癒不僅傳播文明科學的養寵理念,更發揮小動物的社會價值,為特殊群體帶來希望。」張敬懸表示,醫院未來計劃挑選其他適合的小動物,幫助更多孩子療癒心理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