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日常)病餐 吃貨
對疼痛有着巨大恐懼的女孩,終於鼓起勇氣拔掉壞牙,上下各一。除了掌聲鼓勵,接下來能夠協助的,就是按傷患的特殊要求料理好一日三餐。牙醫囑咐七十二小時內需進食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且食物的溫度不能過高,以免影響傷口癒合。
夏日正炎,來點奶香的雪糕剛好,但對於牙肉腫脹,口腔裏有傷的人來說,儘管是甜蜜的誘惑,大概亦無法享受,美食也是。鮮雞件與老薑片一同以熱油爆香,再倒入椰子水熬煮,最後只取椰子雞湯煮麵線;或是將菠菜汆燙後切碎,以牛油翻炒,再拌入薯蓉中,又或是洋蔥忌廉湯,番茄粥或腸粉……一切質地柔軟,易於咀嚼的食物皆能充當病餐端上餐桌,然而這並未能讓患者安心。
該讓身旁的人去享受正常的食物,女孩的勸說未能奏效,如同大多數的患者,未能讓一眾照顧者回歸正常的生活。不過是把食材烹煮的時間稍作延長而已,也說不上是遷就,換份彼此都能適應的食譜,營養與熱量都不缺,為何仍會有人覺得不安,病餐與美食是否不能並存,是不是必須過上某種生活才算正常,才算健康,是不是只有選項充足的生活才能精彩,才能無憾。能吃能喝,能跑能跳的我也是個曾鼓起勇氣拔過牙齒的人,知道口腔裏的傷口能以藥物止痛,但對於滲血與縫線的焦慮,卻無法抑止,一如病餐的溫柔與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