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日常)爭取   安好

有些事情,開口爭取,是有可能扭轉局面的。孩子想玩屋苑會所的投幣式搖搖車,我身上沒零錢,會所前台說明不設找贖。看似無路,但孩子堅持要我去問,前台職員一聽便提出可以私人幫我兌換。家傭小心翼翼地問我,週休可否由週日改到週六,我一想,週六孩子會到託兒所去,她週日上班價值更大,爽快答應。她不說,我不一定想到,現在雙贏,未嘗不是美事。

收到家傭提出的要求,我不禁暗暗震驚:她作為打工人,怎麼敢提條件?後來轉念一想,貨銀兩訖,她措詞有禮,態度不卑不亢,更表示無論我答應和拒絕,她都坦然接受。這樣一來,有何不「敢」?小學時,父母師長都教導,好好聽話、乖乖配合,長大後也習慣了接受外界安排。潛意識裏覺得,提出反建議是刁難對方的行為,讓大家都不快樂。

直至那天特意請假帶孩子見醫生,對方在約定時間的兩個半小時前打電話來提出改期,日期待定。我無奈地接受,思前想後十分鐘,最終打電話去請醫生改時間不改日期,成功在當天見到醫生了。

後來家傭告訴我,她提出調休,是因為遠在家鄉的女兒在週六較有時間,比週日更方便打視像電話。大家都是為了孩子,算是一種為母則強嗎?

看着孩子歡快地坐在搖搖車上,我知道,開口爭取沒有甚麼好不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