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施受感恩 培正 韓林桐

 作家畢淑敏曾經在她的書中提到過:「感恩,應該算是表揚的一種吧。不會面對感恩,其實就是不會面對表揚。」

 對於有些人來說,接受感恩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他們享受與活在別人的讚賞之中,享受活在舞臺聚光燈照射之下的世界,享受活在人們的崇敬中,自然地接受了這些不同的眼光,表揚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前進的動力源泉。而另外的那一部分,畏懼拋頭露面的事情,一點小的尷尬就能夠讓他們緊張地過了頭,說的稍微難聽些,就是遇事就巴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導致這一差異的是先天的性格缺陷嗎?其實非也,中國的教育向來是含蓄的,教會了我們不要自高自傲,卻沒有教會我們如何接受感恩。因此,我們經常寄希望於別人的慧眼識金,便在長時間的自我否定中迷失了自我。

 以現實舉例,曾經,有人給過我一張紙條,要求我在紙上寫上自己的十個優點,我無從下筆。至今,那張紙條仍然收在我的書桌裡,我的筆尖曾多次停留在那裡,以至於上面有一道很深的墨痕,但說來諷刺,那上面什麽字也沒有。事實上,我並不瞭解自己,我所知的、所擁有的優點,都是從別人口中得知的。

 或許在長期以來感恩「交易」的匱乏下,懂得感恩也因此成為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感恩不是美麗的鑽戒,一生只能賦予一人,感恩也不像沙漠裡的的黃金,那麼彌足真貴,感恩更不是生而孤獨冷傲的天山雪蓮,百年一開一謝。

 施比受更有福,懂得給予是件好事。

 你可以感恩父母,他們帶你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你也可以感恩老師,他們讓你變得知識淵博,你甚至可以感恩一位路旁的乞丐,前提是你有所得。感恩不圖回報,圖的是稀世中罕見的美德。

 感恩並不來自於等待,等待換不來感恩,感恩是簡單的,也是艱難的,世上能常常把其掛在嘴邊的人能有幾何?屈指可數,它無法用價值來衡量,卻是這曠世中最為珍貴的無價之寶。讓世界中多一件無價之寶從非壞事,讓我們行動起來吧,願世人都能學會感恩,無論施受,無需吝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