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華裔借中國社交平台圓尋親夢  林馨 陳梅

 「00後」馬來西亞華裔女孩梁珮汶沒想到,借助中國社交平台,竟圓了家族近百年來的尋親夢。日前,她將自己這段經歷發佈在網絡上,引起中馬兩國民眾關注。

 出生在馬來西亞的梁珮汶,自小接受華文教育,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國。她受訪時介紹,其曾祖父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從中國廣西玉林市容縣下南洋謀生,後定居在此。她說:「當年太公離開時,抄下族譜上的字輩,我父輩都是按照族譜起名字的,也許是想有一天能找回『根』。」

 時光流轉,梁珮汶的曾祖父已去世,但一家人將對故鄉的牽掛留在心間。2024年,中國與馬來西亞建交50周年,中馬兩國互免簽證。在這一政策下,馬來西亞雪蘭莪暨吉隆坡廣西會館組織60餘人回中國尋根祭祖。

 梁珮汶一家四口也想到中國看看,便報名此次探親團活動。「但我們只知道祖籍是廣西容縣的,卻不知親人如今在何方。」

 僅憑一個舊地址、一份手抄不全的族譜,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親人?出發中國前夕,平日喜愛在中國社交平台瞭解中國生活的梁珮汶,想到借助這一平台求助。

 「本人與家人即將去中國廣西旅遊及尋親。由於是第一次到廣西,對當地不熟悉,有當地的網友可以提供建議嗎?」九月下旬,梁珮汶在中國社交平台上求助,並發佈部分族譜。讓她沒想到的是,該帖子的評論區瞬間被留言「擠爆」。無數網友在帖子下方留言提供交通線路攻略、幫忙聯繫當地村民……

 在互聯網的另一端,廣西柳州市「90後」梁林恩看到這條帖子,並發現梁珮汶發的族譜與自己家族的十分相似。最終,梁林恩與梁珮汶聯繫,經與家族負責修訂族譜的長輩多番確認,她正是梁珮汶的姑姑。

 「沒想到一天之內就找到了中國親人。」確認找到親戚後,梁珮汶說,家裡的長輩非常激動。

 十月下旬,梁珮汶一家跟著尋親團抵達廣西,並與梁林恩碰面後一同回容縣。分隔兩地的家人首次見面,卻倍感親切。在容縣的村子裡,親戚們為梁珮汶一家準備了豐盛的宴席。白切雞、扣肉、滷菜、豆腐釀等菜品擺滿圓桌,讓梁珮汶感受到家的味道。

 梁珮汶說:「中國親戚與馬來西亞長輩們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飲食習慣也和我們一樣。」長期以來,馬來西亞華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慶祝中國傳統節日。梁珮汶說:「每逢春節,家人會相互登門賀歲、發壓歲錢、吃團圓飯,非常熱鬧。」

 「沒有想到如今的中國,與祖輩的描述相比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梁珮汶感嘆,中國連縣城酒店都有機器人自動送餐,這里社會發展很快,很先進。

 這段尋親之旅的故事,被梁林恩和梁珮汶記錄並發佈在中國社交平台上,吸引不少馬來西亞華人的關注。他們紛紛在評論區講述自己的故事,並期盼得到回中國尋「根」的建議。

 作為自媒體博主,梁林恩表示,將繼續通過社交平台分享家族的故事,讓更多中國人與馬來西亞華人了解對方。她希望,通過社交平台推進中馬民間交流,讓雙方的友誼更深厚。

 近年來,中國各僑鄉構建尋親服務網絡,運用數字技術和科技手段助力僑胞尋親。作為中國著名僑鄉,廣西玉林市推出「玉僑子午線」智慧平台,開通尋根省親功能。目前平台已受理相關需求100餘次,助僑胞與失散親人再續親緣。◇(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