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冬天吃麻油的五個問答

 一、冬天吃麻油有哪些功效?

 麻油是利用芝麻籽所榨成的油,又有黑芝麻與白芝麻的不同,中醫常用於入藥的為黑芝麻,《神農本草經》描述其「氣味甘平無毒,…益氣力,長肌肉,填腦髓。」用於許多「虛性」的落髮、失眠、暈眩、便秘等症狀相當有效。在現代藥理學的研究中,麻油也具有抗氧化、抗發炎、降血脂的作用,同時富含維生素B與維生素E,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油類。

 然而,加熱過後的麻油其性味會趨於「燥熱」,且常見的麻油料理多半會加入薑、酒共煮,所以比較適合體質虛寒怕冷、容易四肢冰涼、臉色蒼白的人服用。

 二、吃麻油的禁忌有哪些?

 由於麻油料理多半偏於燥熱,因此本身具有「熱底」的人就不建議再溫補,例如經常會冒膿痘、流鼻血、口乾口臭、嘴破、發炎感染的人,又或是適逢生理期、懷孕、產後的女士們。

 此外,腸胃虛弱者也不建議食用麻油料理,例如本身容易拉肚子、脹氣以及正在感冒或感冒復原期的人們,會因為對消化系統太有負擔而更加重症狀。另外,又由於坊間麻油料理常隱藏著高鹽、高油、高澱粉的風險,對於有慢性疾病的族群則需特別注意,盡量選擇成分單純、少油少鹽、不含酒精的料理。

 三、麻油適合與甚麼食材料理?

 為了讓麻油成為大家都能服用的平性料理,原則上可盡量減少薑、酒精的比例,並加入大量的蔬菜與菇類平衡溫熱性質,肉類的選擇則可以平性的雞肉與豬肉為主。

 四、吃完麻油出現上火該怎麼辦?

 出現明顯的上火症狀如口乾嘴破、冒痘痘、失眠、口臭、便秘,甚至是喉嚨痛、頭暈,最首要的就是要停止「火上加油」,避免再攝取燥熱、辛辣、油炸、燒烤的食物,甜食與冰品也要盡量忌口。再者可以適量增加攝取性味偏涼的食材,例如苦瓜、芹菜、蘆筍、白蘿蔔、蓮藕、小黃瓜等幫助清熱瀉火,同時建議多補充水分,亦可選擇不含糖分的飲料如薏仁漿、木耳露、綠豆湯、椰子水、菊花茶。

 五、除了麻油,還有那些常見進補食材需要注意?

 冬天也常見的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其中包含的食材如︰當歸、生薑、羊肉、酒性味都偏溫,與麻油料理一樣都不適合燥熱體質或腸胃虛弱的人服用;而藥燉排骨則可能包含川芎、熟地、肉桂、黃耆等,其中川芎「活血行氣」的作用可能會因為增加血液循環而升高血壓,正在服用抗凝血劑者也會增加出血風險。因此在冬天進補這些藥膳之前,還是先建議諮詢醫生的意見!◇

 (資料來源︰元氣網)